原来大学没人愿意坐前排,是因为...
为了进一步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,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一次问卷调查,共回收有效问卷1504份,受访者年级主要集中在大一、大二,其次是大三、大四,在学科类别上,理工类的同学最多,其次是文史类。
在回收的所有问卷中,65.8%的网友表示自己身边存在“教室前排没人愿意坐”的现象,而82.9%的网友都认为,教室位置的选择对听课效果有显著影响。
为什么“不愿坐前排”?
想玩手机,想睡觉,怕被老师提问……
根据投票,网友们认为“不愿坐前排”最主要的原因是“想玩手机或睡觉”,坐在前排很不方便;其次是“怕和老师互动”,担心一言不合就被点名发言,非常紧张;“前排仰头不舒服”也是很多同学不坐前排的原因;另外,“担心同学的异样眼光”也成为22.6%的网友的认为的“不愿坐前排”的原因。
同时,尽管很多大学课堂都存在“不愿坐前排”的现象,仍有许多同学坚持选择坐在前排或中间,较少坐在后排和两侧。
“教室分区图”???
有人总结了各种教室分区图,像是……
又比如……
……
但无论分区如何划分,很多同学达成了共识——要想轻松自在,早点去后排占座总没错!
照理说,前排才应该是听讲的“黄金区域”,上中学时,大家都生怕坐在后面听不清老师讲什么,怎么到了大学,教室前排变成了一个“雷区”呢?
老师们也常常困惑不已:“我有那么可怕吗?”
一起看看网友们怎么说的吧
↓ ↓ ↓
前排不能玩手机,还得互动
@如约而至
课程难度较大,同学们就有一种畏惧心理,只是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,就被叫起来发言,形容这种被点名的情况再贴切不过了,如果真的不会还被叫起来,站着支支吾吾说不出问题的本质,那尴尬程度简直百分百。
@华琦
感觉教室中后排玩手机现象真的很普遍,甚至没手机就无法呼吸了。本人比较上进,平时还是听课的,中排最适合玩手机,后排风险大,容易被抓(公开课时撰写)……
为了合群,不会自己坐前排
@初雪
我个子也不是特别高大,其实我挺想坐前排的,这样和老师的互动也能多一些,但是每次一进教室前排就被空出来了,我如果一个人坐在那的话未免也太显眼了,而且这样做容易被同学孤立。我觉得其他同学可能都是有这种心理的吧!
@乘一艘忽快忽慢的船
大学时候,我遇到了内心很坚定的同学,每次我们都坐前面,功课当然也很好。但研究生期间,我身边的几个人都不屑研究生课程,忙着考注会,我就动摇了,有时候也会往后面坐。面对这样不勇敢的自己,我并不喜欢,但我也害怕成为被孤立的人。
@啦啦啦啦啦啦啦
我感觉大家所有课都不喜欢坐前面。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坐在前排的,但如果自己一个人坐,在大家都有伴的团体里,会显得很不合群。
@我是每次座位都抢不到前排的人
大学里大多数人都是和舍友一同上下课的。很多时候都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单个座位,出于友谊的小船的考虑,就只能在后排排排坐了。
坐不坐前排得看看是什么课
@看不到我
比较"有用"有难度的课大家都积极提前占座,有时候你去迟了前排的座位都没了只能找后排的空位坐了,比较"水"的课大家就比较随缘了。我们专业有人什么课都坐前排,然后大家也都形成了默契,前排就是给他留的。
@仁义礼智我固有之
教室前排没人坐,后排爆满的情况经常出现,尤其是在一些选修课上。可能大家觉得选修课嘛,考核也不是特别严格,感兴趣了听两句,要是忙了就写写作业。
前排看ppt脖子疼,后排更舒适
@夜莺飞到家门口
不停抬头看ppt低头看书很累的。而且现在教室的硬件条件都不错,坐在后排听得清也看的清。坐在后排其实是能很好的利用整节课的时间。比如简单的可以跳过,难的可以反复看,不会的或想拓展的可以拿手机查一查。
@金元宝
我觉得坐哪无所谓,最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有一颗学习的心。我班里的第一是年级前三,但他上课基本上没坐过“学霸区”,一直都在“普通区”,但却是“学霸”。
我要坐前排,为了目标冲鸭!
@飞舞的少年
今年的暑假,我参加了统招专升本的集训。为期两个月,每天都是朝五晚九的学习。我们每天都是自发五点半左右到教室背书,还有就是为了抢前排座位。因为第一排更容易与老师沟通,获得提问的优先权。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仅有的一次机会让我们弥补高考遗憾。目前每天还在持续这种学习计划,并且要持续到明年的考试,但这两个月我已经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了。
@小聂
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独自坐前排的同学,可以集中注意力听清楚老师讲的东西。虽然刚开始坐下去的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有点怪异感,但是时间久了就好了呀。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人的事情。
@帅帅
我就特别爱坐前排,虽然会遭受同学的异样眼光,但是其实在大学里面,随波逐流,你就堕落了。
@大咸鱼
坐前排坐后排都是个人的选择,无分好坏,因为我要考研,需要更多的知识,所以坐前排!
@Seagull4b
我是专升本的,我们在专科阶段为了能取得参加专升本考试的资格,在课上都是十分认真的,那时候我们有升本意愿的同学甚至都在抢前排的位置。后来升本后这个习惯也留了下来,坐前排感觉对上课的益处肯定是很大的,听课更清楚,PPT和板书也能看的更清楚,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也更好。
前排太火爆,我都抢不到!
@大古
中国政法大学六点就有去教室的了,每次都不能坐前排,哭。
@Elio
坐标西南财经大学,大家每次上课都是抢前排,尤其是数学课……上课前半小时就开始排队……所以,做后排的宝贝不是不爱学习,而是没抢到前排……
@喜欢奶浴
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,八点的早课,想坐前排必须7点去占座,7:30到,就只能坐后排了。抢到前排太难了!
@悠悠啦啦
我是大一刚开学,很多人都喜欢坐前排,我们每次上课提前半小时去占座,前排中间已经没位置了,可能刚开学大家都不想被落下吧!
@榴莲
我是护理学专业的学生,我们专业大多数都是女生,而且都很勤奋,并没有前排没人坐的情况。而且,要是去教室晚了,你会发现前排都坐满人了,想找个好的座位听课都难。真的都是超级勤奋自律的小仙女们。
……
有位网友( @林森森 )的后台留言很有趣,他说:“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,占座位是占后边的。我是班长,每次上课前排都没人,我就坐在前排,有次去早了,坐在第三排,结果人来齐后……噗,大家还是坐在了我后面……”
在大学,本可以随意选择的座位,慢慢形成了无形的“分区”:他坐第一排,她坐中间,她们坐左侧,咱们坐后面。
往往,第一排并不意味着离讲台最近的那一排,而是——每次都坐最前排那个人,他在哪里,哪里就是“第一排”。
有不少同学直言:“我喜欢自己思考,不愿意互动和表达”“前排看ppt不舒服”“坐后排可以感兴趣就听,不感兴趣就不听”……
的确,大学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性,教室里每个座位,你都有选择的权利,课堂里的每一句话,你都可以听或不听。
若是大家都养成了“约定俗成”的座位习惯,坐在自己舒服的位置,心满意足,倒也没有问题。
问题在于,看似“各自安好”,但可能,表面的“井然有序”只是“冰山一角”。
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座位没有那么满意——
“想坐前排,但是害怕同学异样眼光。害怕别人觉得我爱出风头,讨好老师。”“一直坐后面,不好意思突然坐到前面,害怕打扰原来坐那里的同学,也怕舍友觉得没和她们坐在一起,很不合群。”
几节课过去,座位逐渐稳定,于是,大学生们也就在瞻前顾后中,逐渐失去“座位自由”。
你左思右想了好多,担心他人眼光,担心寝室关系,担心打扰他人……于是选择了一个“保守”的座位。
你觉得终于“顾全大局”,但心里却有一丝不甘——原来“忠于自己”最难。
同时,也有不少同学说:“没那么喜欢前排,坐前排只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被老师看见,期末才能得高分。”
然而,当试图用“坐前排”成为“得到高分”的必要途径,这份看似积极的举动将失去它的意义。真正的成长和收获,只能在日复一日、脚踏实地的努力后才能获得。
还有不少同学说:“只有真正的水课我才坐后面,比如军事理论和近代史,而真正的硬课都占前排(高数线代电路大物)”“一些没用的文史课就没有人愿意坐在前排,可能觉得这是学期末死记硬背的学科,就不用每节课都要认真听讲”……
在这些同学口中,文史类课程和一些考核要求不高的公共课被贴上了“水课”“没用”的标签。
何谓“没用”?又如何能将学科分成高低优劣,三六九等?
实在功利。
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。”大学是求学殿堂。大学生们有必要在课堂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,更应保持对学习的初心和对知识的敬畏。
正如杨绛先生曾对一位年轻人说:“你的问题在于,书读得太少,而想得太多。”
你在大学学到的,绝不该是“左右逢源”或是“唯分数论”,而是怀着纯粹的求学真诚,勤恳扎实地汲取精神养分,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。
“座位自由”从来都只取决于你自己。
希望你能从容地走进教室,坐在自己最想坐的座位上,拿出书本,心满意足。
文 | 张酷炫宁
来源:共青团中央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使用MHDD检测硬盘的完整教程(从头到尾学会使用MHDD来测试和诊断硬盘问题)小米云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