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绣未央历史背景是什么朝代?南安王等诸皇子结局
《锦绣未央》讲述了南北朝时期北凉亡国公主心儿在遭逢国破家亡的变故之后,阴差阳错成为“李未央”,回到尚书府与仇敌斗智斗勇、与北魏皇子情仇纠葛的故事。
小编翻阅历史发现,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有史可查的,虽然现在才更新到十几集,小伙伴们一定很想知道各主角最后的结局,小编就从史实的角度带大家看看北魏诸皇子的结局。
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,重建代国,定都盛乐(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)。同年四月,改国号为“魏”,史称“北魏”。398年,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市),称帝。439年,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。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,大举改革。
534年,分裂为东魏与西魏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,高洋废孝静帝,代东魏自立,北齐建立。西魏恭帝三年(557年)禅位于宇文觉,北周建立,北魏历史宣告结束。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,共历20帝,享国148年。
北魏时期,佛教兴起,佛教得到空前发展,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,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。
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,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,又“魏”有美好之意,故以此名国号,同时含有延续曹魏,对抗东晋政权。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,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“后魏”,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“前魏”,故“后魏”之称很少使用。又以其王室姓拓跋,后改姓元,故又别称拓跋魏、元魏。
南安王拓跋余
拓跋余,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六个儿子。公元451年被封为南安王。452年北魏中常侍宗爱勒杀太武帝后秘不发丧,矫诏杀死东平王拓跋翰等大臣,迎立与他关系密切的拓跋余为帝。
拓跋余即位后,整日沉湎酒色、醉生梦死,朝政大权全由宗爱把持。宗爱不把拓跋余放在眼里,为所欲为,引起拓跋余反感。拓跋余决定先下手除掉宗爱,结果计划泄密被宗爱杀死,拓跋余在位仅8个月。
东平王拓跋翰
展开全文
拓跋翰是太武帝拓跋焘第三子,被封为东平王。拓跋翰为人忠诚正直,因此百官都很畏惧他。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,尚书左仆射兰延等认为太子拓跋晃之子拓跋濬年幼,想立拓跋翰为帝。但侍中薛提认为拓跋浚是嫡亲皇孙,不应废黜,应选为继位人,而另选国君。兰延等人讨论很久也没决定下来。宗爱得知后,认为他已得罪太子拓跋晃,平时又讨厌拓跋翰,只跟南安王拓跋余关系密切,想立拓跋余为帝,于是秘密将他迎入宫中,然后将兰延等人以及拓跋翰杀害。
高阳王拓跋浚
北魏文成帝拓跋濬,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,原太子拓跋晃长子。由于太武帝听信宦官宗爱诬告害死太子拓跋晃,事后查明真相,发现太子没有谋反行动,深感后悔,于是封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为高阳王。拓跋濬从小深得太武帝喜爱,时常把他带在身边。宦官宗爱杀死南安王拓跋余后,朝臣杀死宗爱拥立高阳王拓跋濬为帝。拓跋濬即位后对内与民休养、稳定民心;对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,使得北魏得到恢复和发展。公元465年,拓跋濬病死,年仅26岁。
综编 泡泡头条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钽电容失效机理和焊接注意事项揭秘钢筋翻样与下料计算:精准施工的秘密武器,如何避免浪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