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盘小米这一年 2024年1月,我写了一篇长文分析 小米集团 。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写过最有质量的一篇公司研究(公司研究:小米集团)。为了完...

2025-05-24 11:45:59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怀山笔记,(https://xueqiu.com/9095835115/318595441)

2024年1月,我写了一篇长文分析小米集团。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写过最有质量的一篇公司研究(公司研究:小米集团)。为了完成那篇研究,我阅读了大量研报(当时的研报都着眼于手机市场,其实都不咋的)、公司财报、小米与雷军相关的书籍,最后认为对小米公司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。今天回看,当时的那篇研究的核心理念仍然不算过时。彼时我对小米估值的看法是它的上下限都非常大,不确定性很高。从今天看,小米似乎是朝着上限发展了,且具备了一定确定性。这次复盘,我就对各个业务板块进行一个跟进,看看究竟是如何向好发展。

以下表格式小米号称史上最强三季报中的三季度单季度情况:

但是去年分析的是1-3季度的情况,本次也采取同比分析。

1 汽车业务su7贡献了161亿营收、26亿毛利。至三季度的毛利率已经达到17%,追上了特斯拉的水平。在国产新能源品牌中,毛利率可能仅排在理想、问界、比亚迪之后。不过,小米不是一个追求高利润的公司,毛利率这个指标的作用仅仅是维持业务健康运转就好,并不十分关键。

去年做小米研究的时候,汽车还没有公布价格,也没开卖。我记得当时评论里最乐观的预测也才每月1万辆。我当时对这个车的评价是守正出奇、口碑之作。有市场空间,可能会卖得不错,口碑的意义大于销量。但最终我们所有人都低估了这个车的爆发,就连小米自己也没有预料。小米su7获得了销量和口碑的双赢,还大幅带动了小米品牌的高端化。目前小米su7已经完成24年交付13万辆的目标,但还有13万辆的未交付订单。在极限压榨了工厂产能(超过设计产能几乎一倍)以及新订车要等待5个月的情况下,每月新增订单量仍然超过了交付量,订单越压越多,真的算得上是中国奇迹,这要换成丰田不得加价10万提车?

说起口碑,从最开始一片看衰到后期的两极反转,深刻地演绎了一番什么叫作“待我入关,自有大儒为我辩经”。之前确实许多人对小米的看法存在长期误解,我理解会有不少看衰的声音。但也是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对一辆国产车的崛起这么疾恶如仇。在su7上市的早期,网络上有许多言论非常的不堪,他们内心认定了小米不可能造得出一辆好车。然而这些声音越响,后期的打脸也就越爽。小米赢得了一次“爽文”式的舆论胜利。

2025年,在yu7以及二期工厂的加持下,明年如果能有36万的销量,按照25万的均价预计可以实现近千亿的营收。相信亏损也会持续收窄,甚至转正。汽车这一块的预期可实现性是相当高的。

2 手机业务手机方面,今年1-3季度收入1404亿,比去年的1132亿大幅增加。总毛利达到181亿,也比去年的157亿有所增加,但毛利率下降至12.87%。手机业务有个极好的消息是高端化进展得很好。小米su7的大卖大大提升了公司声望,口碑得到了一定的反转,也为小米手机高端化送来了神助攻。

小米现在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应该就是华为和苹果。苹果的护城河还是太深了,但华为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。明年小米自研芯片发布,或是与华为的关键一战。

我认为小米手机自身最强的护城河就是其经销模式。极低的毛利率和销售费用率让小米总是同价位最实诚的存在。逼得其他友商只能在无法量化的角度做文章。不过这种把消费者当傻子的做法是无法长久的,时间会站住小米一边。小米的高端化与市占率我认为大概率会进一步提升。

行业方面,手机市场确实已经足够饱和且一片红海,但AI或许能掀起一波换机潮。而小米也发布了超级小爱,并且加大了AI投入,如果能在这个方向上抓住先机,或许可以站住一波潮头。

总之手机的预期也是正向,但可实现性较差一些。

3 iot与生活消费受益品牌高端化的不止有手机,小米旗下各类黑电白电也大幅增长。今年1-3季度收入732亿,较去年的598亿大幅增加,许多品类实现了超过50%的增长。且毛利率达到20%,也高于去年的17%。

我认为,这个板块增长有两个原因:一是小米在一些品类中市占率本来就低,有很大进步空间。随着高端化与小米公司声誉的提升,这些品类自然受益;二是今年家电国补也完美命中小米,带来一波销量增长。

未来一年,有利因素是国补或许会延续甚至升级,叠加小米近期提出的家电和汽车的出海战略,预期将非常好。不利方面是这些品类都是成熟市场,竞争比较充分,不过小米市占率仍然不算高,小米的崛起最难受的还是老牌厂商,可能受到老牌厂商的狙击。

总之,这个板块的预期是非常正向的,而且可实现性较高。

4 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服务板块1-3季度收入248亿,毛利率76.7%,较去年同期有些进步。这个板块主要是广告收入,是建立在其他几个板块之上的,也是当初雷军以互联网模式做手机的一个重要部署:不以手机盈利,而作为流量入口,以广告业务盈利。

关于小米这个板块,我曾经没有仔细分析过。但我现在有一些疑问:硬件行业以互联网的思维盈利是否妥当?

即使是互联网行业,大家对广告也是存在争议的。比如抖音现在刷两三个视频就会出现一个广告,其实非常影响大家的体验,大家看在免费的面子上就容忍了。硬件行业在销售环节本来就对消费者进行了一次性收费,尽管让了一部分利出来,但用户终归是掏了钱的,而且这个钱是大头。如果小米想做高端,是否要考虑一心一意服务好你的客户,而不是让一些小利给客户,然后牺牲客户的用户体验?

不过,吐槽归吐槽,这一块还是稳定收入,毕竟大家都这么干,华为的广告更多,大家貌似都习惯了。对未来展望的话,这一块的收入肯定是随着手机销量的提高而提高的。而且随着小米声望的提高和小米手机销售单价的提高,广告费肯定也是水涨船高的。

5 小米这一年回顾小米这一年,我认为最大的就两件事:一件事是su7的成功,另一件是小米品牌口碑的提升。我认为品牌口碑提升这件事,甚至比汽车还重要。

在我持有小米这几年里,最让我难受的就是大众对小米这个品牌的不认可。小米是个非常不错的公司,产品也非常的好。然而在口碑上,小米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,诸如“小米的东西就是垃圾”、“都是营销”、“便宜没好货”、“没有核心技术”、“抄袭”等等言论不绝于耳。我曾经写过几篇小作文讨论小米的口碑问题,认为这其中有小米自己的责任,但更多的是商业环境的问题。

而小米这种缺乏传统经销体制的to C公司,其实最需要的就是口碑。别的品牌都有拿着高额提成的销售员在客户耳边吹自己的产品好(顺便抹黑小米),小米只能寄希望于“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”,这在当前中国市场(尤其是四五线的下沉市场)是很难的。对于弱经销渠道的小米模式来说,口碑就是获得客户的生命线。只有当一个品牌有足够的品牌力,才能真正做到不需要渠道。只有当客户对一个品牌有天然信任的时候,才能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情况下下单。

实际在2023年小米14发布的时候,我就已经感觉到小米的舆论环境在逐步好转。在小米su7正式发布的当天,24小时内获得超过8万张订单。要知道这些人甚至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辆车,仅仅是凭借对小米和雷军的信任,就决定了人生中如此重要的一笔支出。这都证明了,虽然互联网上的环境乌烟瘴气,但小米的真实品牌力原来并不糟糕。伴随着su7大卖,仿佛天道轮回,曾经受到的不公对待全部反了过来。小米公司和雷军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明星,直到现在都没有退坡的迹象。

小米su7的破圈为小米口碑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翻身仗,小米的股价也扬眉吐气了起来。其实严格来说,我应该感谢小米在口碑上长期的不公正待遇,让我有机会再低估的时间去买入更多股票。虽然现在我仍然能听到一些说小米低端的声音,但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无奈,转而是一种兴奋。这说明还有许多人的观念仍然没有刷新,小米还有增长空间。

有一点反思是,在我今年一月分析小米的时候,以上许多业务的不确定性确实很高,因此我在当时那个时点的仓位(约8%)是没有问题的。然而在小米su7正式发布并热卖之后,以上许多结论就可以形成了,小米的向好的确定性在逐渐显现。叠加当时的股价约在15元左右,pe也并不算高,我应当迅速调整观点,继续加仓。但是我还是犯了散户毛病,虽然很多次想要加仓,但认为即使是15元也远高于我的持仓成本,而没有坚定执行,以至于错过了这个增厚收益的机会。

当下小米估值8500亿港币,pettm接近40倍。考虑到汽车业务还在亏损,用pe估值并不准确。再考虑到2025年还有suv发布、自研芯片、家电汽车出海、国补升级等诸多确定性利好事件,总体上我认为仍然不算高估。8块的小米无人问津,30的小米门庭若市,现在的小米已经是勇立潮头成为恒生科技第一股了,当一段大行情来临的时候,不仅要赚估值回归的钱,还要赚乐观预期的钱。现在还不能轻易下车。

$小米集团-W(01810)$

商家扫顾客二维码收款机器有哪些呢?哪个比较好用?浏览2023-08-11
电视机黑屏原因解析及快速解决方法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