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后算账/秋后问斩,有什么典故来源?
2025-05-16 06:54:34
古时候,北方农民一年只耕作一次,所以到了秋天农作物收割后农民才会有经济收入。而在这一年中欠下的费用,比如种子、农具、牲畜以及借贷就可以在秋后算清了。包括解放后北方一些农村,农民常在一些小的经销店购买生活用品而经常到秋收后一起结算,这就称为秋后算账。秋后算账一般比喻等事物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谁是谁非,也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。
秋后问斩,最早来自《礼记·月令》的记载,由汉朝大儒董仲舒将其含义上升到理论高度。董仲舒认为庆、赏、罚、刑为帝王的四种执政行为,要与四季变化相适应,春夏应该行赏,秋冬才可行刑,此即后来所说的“秋后问斩”。
古时候,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,人们认为存在能支配万物的造世主,灾害、瘟疫、祥瑞、丰年都是上天赐予的,因而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天意。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春夏是万物滋育生长的季节,秋冬是肃杀蛰藏的季节。这是宇宙的秩序和法则,人间司法也应当适应天意,顺乎四时。秋天带有肃杀之气,冬天百物萧条,因此死刑多于秋季冬季执行。
另外,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后通常都会要求集中处死,选择秋冬二季实行,主要是考虑示警的作用。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,也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,起到以儆效尤、杀鸡给猴看的目的。另外,秋冬气温较低,尸体上的微生物不易繁殖,大大减少了尸体处理不当后瘟疫的发生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揭秘鸬鹚:为何禁止捕鱼?其危害有何不为人知?_手机网易网椰子怎么保存时间长(没打开的椰子保质期多久)